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行政权力运行> 行政权力运行结果> 行政规划
索引号: 11341702394647658C/202501-00419 组配分类: 行政规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宁国市卫生健康委2024年工作小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1-07 发布日期: 2025-01-07
索引号: 11341702394647658C/202501-00419
组配分类: 行政规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宁国市卫生健康委2024年工作小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1-07
发布日期: 2025-01-07
宁国市卫生健康委2024年工作小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5-01-07 17:18 来源: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以来,宁国市卫生健康委全面落实省、宣城市卫健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取得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宁国市卫健委获评20202023年全国生育友好先进单位,1所学校(幼儿园)被中国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评为2024年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幼儿园)。

  (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持续推进四项医改试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医防融合,开展慢性病免费服药管理试点。全年免费保障管理10.5万人次,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兜底投入70.81万余元。二是持续推进医药同质化管理试点工作。医共体单位实际采购药品目录品规为329个,总金额为74.18万元。三是扎实推进宁国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示范创建工作。根据省深化医改秘书处要求,全面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四是开展“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工作。出台了《宁国市高血压、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组建了拥有625人的“两病”一体化家庭医生团队125个,对辖区管理对象人工进行“红、黄、绿”分级管理。

  2.全面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一是强化布局规划。继《宁国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32025年)》获得市资委会研究通过后,又结合宁国实际出台了《宁国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二是建设规范分级诊疗体系。加强甲路、港口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两家县域医疗次中心门诊人次由202366437人次上升71929人次,同比增长8.27%,。三是提升县域急救服务能力。依托宁国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作用,打造“1+3+5+N”县域一体化急救网络,甲路、港口农村急救点全面运转,全年转运患者217次。

  3.促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进一步明确医共体牵头医院在对基层医疗机构人、财、物管理上的权限,医共体实现了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等要求。推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医共体牵头医院下沉医疗资源,全年共安排坐诊412次、服务 5260人次,业务培训14 次,手术 52台次,巡诊 42 次、服务约3520人次。

  4.推进医疗质量、服务不断优化。一是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提升医疗质量“大培训、大学习、大考核、大宣传”,成立7个医疗质控小组,建立定期督查通报机制、问题清单销号机制、医疗质控工作例会制度和医疗纠纷评估通报机制。二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力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明确了互认范围、原则、项目、办法,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检查,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举办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和慢病诊疗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是做实医疗民生实事。高效推进民生工程健康口腔行动,县域内牙椅数新增12台,开展口腔专业医疗机构规范检查3次,组织进校园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讲座和免费口腔检查共计15次。

  (二)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5.推动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学校卫生、环境卫生及食品与营养健康工作。疫苗接种、食源性疾病监测、环境卫生监测、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等工作有序推进,开展2024年度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死因监测漏报调查、重大传染病扩大哨点监测等项目。持续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组织开展第九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并圆满完成任务。

  6.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第36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常态化抓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完成对省级卫生乡镇复审进行现场指导。持续推进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校园和无烟家庭建设,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持续落实病媒生物常态化防制措施,做好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病媒生物日常防制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7.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修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定期抽查核实机制和死亡档案定期比对机制,实行季度比对、年终考核全覆盖,将比对结果转化为质量系数,作为当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清算依据。同时,对档案不真实、不规范等情况,进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处理,记分结果与医疗机构校验、等级评审、专科建设、评先评优、医务人员注册与考核和职称晋升等方面联动运用。

  (三)优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供给

  8.健全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认真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组织医养结合机构专业人员参加“安徽省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占比达88.95%,仙霞中心卫生院接受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省级验收。

  9.推动妇幼健康工作发展。产前筛查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提升“两个中心”救治能力,积极组织宁国市人员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每季度规范开展危急重症救治演练及“两个中心”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全面保障母婴安全。全力推进妇幼健康服务类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出台《宁国市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

  10.提升人口家庭发展能力。加强人口监测分析,稳妥有序推进生育政策落实,兑现二孩、三孩一次性育儿补贴。持续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完成新增托位110个,完成率达354.8%,新建的独立公办托育机构通过公建民营方式运营,夯实普惠性托育供给。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各项奖励、特殊家庭帮扶政策,及时兑现各类奖励扶助、困难帮扶资金。

  (四)全面推进中医药综合发展

  11.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三角韩明向名医工作室”获得宣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宁国市人民医院康复科获宣城市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建设。继续落实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李绍敏)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建设项目,组织14名学员参加两年期“西学中”培训、19名基层中医医师参加省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4名中医医师参加省级中医馆骨干培训和5名村卫生室参加宣城市特色乡村医生培训。

  12.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岐黄惠民”工程行动,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所村卫生室通过了2024年宣城市示范中医馆、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验收。全年共享中药房接方及快递配送4481人次,其中为辖区乡镇配送2624人次。

13.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宣传月、中医药文化宣传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共开展义诊咨询50次,义诊115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700份。举办宁国市首届中医药健康科普大赛,3个节目在宣城市首届健康科普大赛活动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五)全力保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14.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将巡察整改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引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契机,坚定不移落实主体责任。锲而不舍强化监督制约,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医疗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凝聚全社会力量,选聘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卫生健康行风社会监督专员,进一步强化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卫生健康行业环境。

  15.强化综合监管。认真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圆满完成省级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培训班的承办工作。组织全市723家企业、1118名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参与线上培训,712家用人单位1011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参与线下学习。多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卫健领域安全生产各项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16.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3名高层次人才现已到岗。扎实推进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工作,

目前已有28名毕业生进驻村卫生室工作。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宁国市中医院已投入试运行。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一年来,宁国市卫生健康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短板和不足,例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需要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2025年,宁国市卫生健康委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紧盯薄弱环节,持续抓好提质提效工作。聚焦党的建设、树牢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聚焦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深化医改向纵深发展,焦激活动能、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聚焦管理提效、全面推进医疗质量安全水平,聚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巩固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果,聚焦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大友好生育环境创建力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