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411-00002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4-11-01 15:55
发布文号 关键词 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信息来源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导航 综合政务
信息名称 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内容概述 发布会主题: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作发布会时间:2024年10月31日发布会地点:市财政局二楼大会议室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会主题: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作
  发布会时间:2024 年10月31日
  发布会地点:市财政局二楼大会议室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出席人员:宁国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明骆杰,基地科科长殷克勇。
  出席媒体:市融媒体中心、宁国政府网。
  新闻发布会议程:宁国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明骆杰通报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作总体情况,基地科科长殷克勇回答记者提问。

一、宁国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明骆杰通报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作总体情况
  宁国市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于2019年11月获省政府批准设立。5年来,立足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国字号平台,围绕汽车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和精密铸件等主导产业,聚焦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端金属材料三个优势领域的研发与应用,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集群已聚集中鼎、保隆、亚新科、桑尼泰克、宏宇铝业、拓扑思等规上企业134 家,初步构建了“特色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总成—整机”产业链。2023年,集群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84.9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63.7%,完成税收18.73亿元。在2020-2023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等次,其中连续三年位于机械制造类县域集群第一名。
  2024年1-9月,集群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11.69亿元,完成税收9.89亿元。接下来向各位介绍县域特色集群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聚焦内培外引,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围绕产业链延伸布局,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展链式招商。通过招大引强壮大规模,先后成功引进总投资72亿元的吉利科技12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总投资112亿元的苏州仕净科技2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实现了宁国市在百亿元投资项目招引上的历史性突破。引导和支持中鼎、保隆等龙头骨干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全球并购等方式实现聚变裂变式发展,中鼎股份先后收购德国KACO、WEGU,日本普利司通等优质企业,推动9个项目反向投资落户宁国。
  二是聚焦数智赋能,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引导和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鼎、保隆等龙头企业为核心,众多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配套能力不断提升。如中鼎、保隆、亚新科等公司诸多产品为奔驰、宝马、比亚迪、吉利等国内外知名车企直接或间接配套;永泰、中泰、杨子、展腾等80余家市内中小企业为中鼎直接配套;隆世、泽恒、铭旋、隆诚等20余家市内中小企业为保隆直接配套;得力、万昌、天成等40余家市内中小企业为亚新科直接配套。
  三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不起眼”的零部件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宁国县域集群众多企业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成为知名厂商背后的“隐形冠军”。如中鼎研制的电驱动系统油封能够满足高达20000转双向高速旋转要求,全球仅此一家;亚新科研制的无飞边皮碗,填补国内空白;保隆内高压成型轻量化机构件已达到国际行业一流水平。2023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服务平台13个,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个,拥有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2个,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87家。
  四是聚焦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干部一对一包保,确保企业遇到困难“有人找、能解决”。稳步推进“标准地”改革,完成各类土地出让1900余亩,实现新增工业用地100%“标准地”供地。深化亩均效益评价,推动优质要素资源向汽车零部件等优质企业倾斜,获批“亩均英雄贷”26.8亿元,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近1750亩。连续五年举办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促进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宁国市获评2022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连续五年获评“浙商最佳投资目的地”,首评首获“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的工作部署,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提升集群规模能级、创新能力、群链协同、品牌影响为目标导向,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走好“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成长路径,扎实有序推进集群(基地)建设。

二、答记者问

记者问:省发改委提出“五个一”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高质量发展,具体是哪“五个一”?我们在这方面的成效如何?
殷克勇答:省发展改革委实施“五个一”专项行动,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高质量发展。“五个一”具体是指:一是打造一个区域公共品牌;二是建立一个产业协会(技术联盟);三是组建一个专业管理机构;四是健全一条完整产业链;五是组建一个高端研发中心。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制定了集群(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五个一”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打造了“国 家火 炬宁国橡塑密封件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耐磨铸件之都”、“国 家火 炬宣城宁国耐磨铸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高性能密封件特色产业集群)等区域公共品牌;成立了宁国市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产业协会,宁国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打造了宁国市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总成—整机”全产业链条;集群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59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2家,即中鼎密封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记者问:刚刚听了介绍,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县域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请问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殷克勇答: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各级政府关于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工作部署,扎实有序推进集群(基地)建设,具体举措有以下四点:
  (一)引育群主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深入开展“双招双引”,积极承接沪苏浙等地区产业转移,大力招引、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品牌营销及技术服务于一体,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将配套伙伴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成为集群的“领跑者”,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集群集聚,形成材料供应、研发制造到市场营销、后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产业链,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生态。
  (二)做强主导产业,提升发展质量。持续深耕汽车零部件产业,充分发挥头部企业领跑、腰部企业并跑、尾部企业跟跑的产业链优势,鼓励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特种行业密封件等领域,推动链上企业由零配件向集成、总成方向升级。持续提升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产业,加快传统铸造产能绿色、高端、智能化置换升级,向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转型,向精密加工、成套装备等下游延伸。持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智能家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关键元器件,做大做强以金安国纪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
  (三)强化产业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支持集群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在基础条件建设、科研设备购置、人才住房配套服务以及运行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集群“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等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等标准制定修订,鼓励集群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开展生产和质量管理,以先进标准推动质量品牌提升,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四)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产业园、公用型保税仓库、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对外开放平台的带动效应,建立集群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便捷通道,推动集群融入长三角产业链、研发链、出口链。积极参与“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集群企业参加境内外专业展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鼓励中鼎等龙头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完善境外营销服务网络,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