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411-00001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4-11-01 15:30
发布文号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信息来源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导航 综合政务
信息名称 宁国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内容概述 发布会主题:宁国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布会时间:2024年10月31日发布会地点:市财政局二楼大会议室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宁国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会主题:宁国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发布会时间:2024 年10月31日
  发布会地点:市财政局二楼大会议室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出席人员:市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胡亚廷,业务股股长周文。
  出席媒体:市融媒体中心、宁国政府网。
  新闻发布会议程:市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胡亚廷通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业务股股长周文回答记者提问。

一、市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胡亚廷通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一)强攻坚、提品质,推进污染防治获成效
  一是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通过夏日百日攻坚行动,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全面排查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问题,共排查并交办了84个问题。同时,持续开展工业炉窑摸排、燃煤锅炉淘汰、重污染天气应急清单编制等工作,持续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工作,完成了174家企业的排查。此外,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排查,涉及燃煤设施的养殖场为105家。在移动源治理方面,淘汰老旧营运柴油货车72台,并完成了21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编码登记和24台尾气检测。空气质量保障方面,加强空气自动站周边环境管控,并利用源解析车对PM2.5污染源进行溯源分析。根据秋冬季大气管控方案,常态化开展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并根据空气质量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加强监督检查。截至10月21日,我市PM2.5浓度29.2微克每立方米,优良率94.2%。
  二是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持续改善东津河流域水环境,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完成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和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分工作,常态化巡查确保水质稳定,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14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性工程项目,138个排污口的整改工作有序推进中,69个排污口纳入信息化管理。1-9月,水质全部达到目标要求,坞村断面水质指数下降22%,汪溪断面下降14%,未出现月度超标情况。三是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宁国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项目,推进原宁国市农药化工总厂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与风险管控项目。完成了6家涉重重点企业的排查,并更新全口径清单。督促13家重点企业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在固废治理方面,完成了42家企业危废规范化评估、315家单位危废产生情况在线申报和45家单位一般固废在线申报。完成了2024年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统计,并督促4家重点管控新污染企业落实管控措施。在农污治理方面,完成了6个省级、6个市级任务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对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排查整治。
  (二)优服务、美环境,助力发展保障施良策
  一是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帮扶。成立项目帮扶工作专班,深入了解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建立清单、定期调度、闭环管理。1-9月份,发放企业服务咨询联系卡120余份,环境治理业固定投资3.4789亿元。二是切实提高服务效率。项目审批实行并联审查,建立工作台账,加强部门联动,切实防范“未批先建”等情形发生。三是强化环评机构管理。切实加强对辖区内环评机构管理,针对编制质量不高、服务周期过长的,及时采取提醒、约谈、通报等方式倒逼退出,今年我市3家注册环评机构退出。四是持续深化排污许可管理。科学、规范建立排污权政府储备库,积极搭建交易框架。持续开展排污许可证全覆盖工作,1-10月份,我市共340家排污单位取得排污许可证,2243家排污单位办理排污登记表。
  (三)严监管、提能力,坚决遏制风险不松懈
  环境执法方式持续优化。建立监测执法联动机制,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继续推进用电监管试点,完成2批82家企业1205个点位的系统安装。积极采取视频监控、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等非现场免打扰执法方式发现企业环境问题8个,立案处罚3件,处罚金额26万元。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检查企业400余家,下达处罚决定38件,处罚款367余万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5件,排查整治“散乱污”7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序时推进。截至10月中旬,需完成整改验收突出生态环境问题87件,已完成整改67件,通过验收64件,剩余20件正在推进。同时,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的一轮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发现问题52个,均全部完成立行立改。耐磨铸造行业整治稳步推动,百余家企业均制定整治方案,整治提升工作组定期调度。信访调处力度不断强化。建立快速处置机制,提高办理时效,将环境隐患排查纳入政法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涉稳隐患排查。完善分局内部领导接访、包案、带案下访工作程序。1-9月份办理群众信访投诉145件,均按时办结。持续推进“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1-9月上半年共计排查群众身边环境问题179个,均已完成整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在我市落地生根,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底线,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二、答记者问

记者问: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趋势向好,但也存在短板和突出问题,比如今年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污染环境的个案时有发生等。请问对此有哪些举措?

周文 :1、空气质量。截至2024年10月28日,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29.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上升17.3%。
  2、颗粒物浓度上升客观条件分析
  一是地形地貌受限。我市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山川起伏,呈现“喇叭地形”,北宽南窄、风速弱,常年以西北风和东南风为主,污染物易进不易出,易聚集不易扩散。特别是今年1月份,遭受了罕见外源性输入影响,对我市PM2.5浓度均值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是本地污染源协同管控还须发力。日常巡查发现我市大部分施工工地未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措施,露天焚烧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交通路段(如宜黄线、329国道)扬尘污染明显。这些都反映出我市大气污染防控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举措需加强。
  3、下一步举措
  一是深入开展精准溯源。委托专业第三方团队,对两个省控大气自动监测站点PM2.5颗粒物浓度成因开展源解析工作,根据源解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大的污染源有针对性实施精准管控措施。

  二是持续强化管控措施。按照《宁国市大气环境质量管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各部门在工地扬尘、生物质燃料、移动源、工业企业等重点领域强化管控。持续开展扬尘整治专班巡查;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尾气抽测,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营运类柴油货车淘汰进度,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入户抽测工作;加快2蒸吨生物质锅炉淘汰和畜禽养殖场清洁能源替代进度;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加大处罚力度,加强涉气企业检查,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涉及环境违法行为线索的坚决依法查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