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41702711708013U/202302-00050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 发布机构 |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 发文日期 | 2023-02-27 08:06 |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部门文件 | 
| 信息来源 |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 主题导航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 信息名称 | 关于印发《宣城宁国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指引》的通知 | 内容概述 | 各局室、建投集团、兴港化工:现将《宣城宁国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各局室、建投集团、兴港化工:
现将《宣城宁国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2023年2月27日
宣城宁国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指引
根据《宣城宁国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要求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加快推动宣城宁国化工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产业创新、协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特制定本产业发展指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充分立足自身炼化产业发展基础,深度挖掘区域产业承接的能力,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持续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原则
1.错位发展原则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坚持错位发展,扬长避短,科学确定发展路径和模式,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充分考虑宣城市及周边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在园区内统筹布局并打造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化工产业体系。
2. 创新共建原则
坚持创新共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人才流动和科研资源共享,整合区域创薪资源,联合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共同完善技术创新链,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
3. 绿色低碳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节能降耗。“十四五”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化工园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以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4. 市场导向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科学合理规划产品方案。产品方案以需求为前提、以盈利能力为核心,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吸引力和盈利前景的产品。
5. 合作开放原则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引资与引智并举,培育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内外联动的开放型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格局。
6. 高端引领原则
坚持高端引领、品牌带动。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严格产业准入,推进高端定位、高端发展。聚焦高端产业、高端环节、高端功能,加强人才、科技等高端要素聚集和成果转化。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品牌文化的引领作用,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社会知名的品牌企业等,实现园区化工产业高端高效发展。
(三)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2023-2029年,借助园区内及周边区域内司尔特肥业、锦洋氟化、久天化工形成的产业基础,全面推进存量企业的提质增效,做优做强新型化肥和磷氟专用化学品产业。积极培育TCEP、TCPP、含氟电子特气等一批拳头产品和隐形冠军企业。依托山东圣泉化工的布局布点,借力布局高端绿色化工产业,积极推进酚醛树脂下游定制化产品系列布局,可降解塑料后加工、高端生物基化学品等产业的建设。
2.远期目标
2030-2035年,围绕高端氟化工、化工新材料、功能化学品,全面构建园区产业驱动体系,布局建设塑料合金、功能薄膜、含氟精细化学品、特种功能电解质、催化剂、异氰酸酯、特种化醇醚、橡胶助剂等产业项目。为远期发展预留足够的产业空间,谋划远期石化原料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丙烯、碳四下游环氧丙烷、苯酚丙酮、丙烯腈等一批具备向下游承接延伸的中层级石化产品项目。
力争至2035年,宣城宁国化工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布局完整、产业规模提升、产业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增强的新格局,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化工产业集群。
二、产业发展方向
(一)产业发展现状
宣城宁国化工园区由司尔特片区和港口片区组成,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认定第一批安徽省化工园区的批复》(皖政秘〔2021〕9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认定第二批安徽省化工园区的批复》(皖政秘〔2022〕217号),两片区先后通过认定成为省级化工园区。
宣城宁国化工园区(司尔特片区)前身为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汪溪园区安徽司尔特化工集中区,选址位于宁国市汪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北至汪河路、东南西均为山体,规划面积1946亩(约1.2977平方公里)。2022年10月,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关于核定宣城宁国化工园区四至范围和面积的通知》,将宣城宁国化工园区(司尔特片区)规划面积调整至1.2439平方公里。园区围绕司尔特肥业的氨化造粒、高塔造粒等先进工艺出产的主、副产品积极协同布局,通过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打造矿-电-磷结合的产业发展特色路径。司尔特片区内现有入驻企业13家(含投产企业12家,在建企业1家),规上企业5家),其中唯一的化工规上企业为司尔特肥业,其年产20×3万吨氯基复合肥、30万吨硫铁矿制酸、35万吨硫磺制酸、20万吨粉状磷酸一铵、10万吨硫基氮磷钾复合肥、7.8万吨副产盐酸、21万吨磷酸及4万吨硫酸钾,另有多家电镀、建材及基础设施配套企业。
宣城宁国化工园区(港口片区)前身为安徽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选址位于宁国市港口镇西南侧,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2022年12月,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完成园区申报范围核定,经省自然资源厅初核审核定的上报面积为540公顷。在锦洋高新、朝农高科、成兴生物等龙头企业产业项目基础上,园区着力构建发展阶段清晰、链条脉络分明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体系,高质量打造区域高端化工产业的新枢纽。港口片区现有入驻企业36家(含投产企业31家,在建企业5家),规上企业20家(含投产规上企业19家),其中化工行业规上企业3家。
宣城宁国化工园区入园投产企业一览表
| 序号 | 企业名称 | 主要产品 | 备注 | 
| 一 | 司尔特片区 | ||
| 1 |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肥料、测土配方专用肥 | 化工规上企业 | 
| 2 | 安徽皇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轻质建筑材料 | 其他规上企业 | 
| 3 | 梦牌新材料(宁国)有限公司 | 纸面石膏板、墙板、新型墙体材料、建筑防水材料、涂料 | |
| 4 | 宁国市三鼎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 镀锌、综合类电镀(镀铜、镍、铬) | |
| 5 | 宁国市弘嘉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 金属骨架和模具的表面处理 | |
| 6 | 宁国市政捷危化品运输有限公司 | 危险货物运输、普通货物运输 | 非规上企业 | 
| 7 | 安徽爵乐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再生资源加工和回收、石灰和石膏、水泥制品 | |
| 8 | 宁国市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水泥缓凝剂、土壤调理剂 | |
| 9 | 宣城凯利鑫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电镀加工 | |
| 10 | 宁国市石口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 金属表面处理 | |
| 11 | 宁国启宁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 |
| 12 | 宁国市众益水安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 污水处理、热力生产和供应 | |
| 二 | 港口片区 | ||
| 1 | 安徽朝农高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农药、化工中间体 | 化工规上企业 | 
| 2 | 锦洋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无水氟化铝、无水氟化氢、冰晶石、电子级氢氟酸 | |
| 3 | 宁国市成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原料药(氯羟吡啶)、化工中间体(脱氢醋酸) | |
| 4 | 安徽永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纺织品 | 其他规上企业 | 
| 5 | 安徽省金钱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金属制品加工及销售 | |
| 6 | 安徽蛟龙机械有限公司 | 机械设备、减速机及配件、铸件 | |
| 7 | 宁国永旋钢结构有限公司 | 钢结构制造、装配式建筑 | |
| 8 | 宁国科博尔智能机床有限公司 | 金属切削机床设备及配件、机器人及配件、汽车配件 | |
| 9 | 宁国正本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机床、水泵、阀门配件、汽车零部件 | |
| 10 | 宁国市兆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电梯部件 | |
| 11 | 宁国市华骏铝业有限公司 | 铝合金型材、工业型材及汽车零部件 | |
| 12 | 安徽冠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PVC热收缩包装薄膜 | |
| 13 | 安徽阳天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机械设备、紧固件设备 | |
| 14 | 宁国市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 燃气管网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燃气输配 | |
| 15 | 安徽佰骐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光学保护膜、电子材料保护膜 | |
| 16 | 宁国新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黑色金属铸造、机械零件、零部件 | |
| 17 | 宁国市路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市政公用工程 | |
| 18 | 安徽省三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耐磨铸件、耐磨焊接修复,炉料、合金 | |
| 19 | 安徽华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 黑色金属铸造、金属材料 | |
| 20 | 安徽畅秀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 家具、家居、海绵制品 | 非规上企业 | 
| 21 | 安徽逸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紧固件、弹簧 | |
| 22 | 浙江中德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 | 钢结构房屋材料 | |
| 23 | 宁国山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破碎设备、普通机械配件 | |
| 24 | 安徽晋星兄弟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设备 | |
| 25 | 宁国市大唐建材有限公司 | 水泥及水泥制品 | |
| 26 | 安徽宁国泰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变速箱齿毂、壳体总成及金属旋压件、冲压件 | |
| 27 | 安徽龙达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家具装饰材料、墙布、无纺布、熔喷布、家用纺织品 | |
| 28 | 安徽铭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汽车零部件 | |
| 29 | 宁国市浙皖振华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 医药用活性炭、食品添加剂级活性炭 | |
| 30 | 宁国市伟诚金属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 磷化、涂胶、电泳制品 | |
| 31 | 安徽福联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 金属密封件、橡胶制品 | |
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总投资超过数十亿元的新项目签约落户。随着重点项目的落地进程推进及辐射带动效应,未来宣城宁国化工园区的产业发展蕴含广阔空间。
宣城宁国化工园区部分签约项目一览表
|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 | 
| 1 | 宁国市百立德液化气体有限公司430TPD空气液化分离项目 | 空气分离液化装置,项目占地面积50亩,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亿元,年税收2500万元。 | 
| 2 | 宁国久天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2万吨三氯化磷、4万吨三氯氧磷、8.6万吨磷系阻燃剂等磷系列产品搬迁改造一体化综合生产项目 | 建设年产5.2万吨三氯化磷、4万吨三氯氧磷、8.6万吨磷系阻燃剂等磷系列产品,占地约115亩,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10.89亿元,年纳税3719.3万。 | 
| 3 | 安徽生力农化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磷酸二酯、3000吨草甘膦颗粒剂、26000吨乳油水剂及2000吨2,3-二氯吡啶等农药中间体搬迁改造一体化综合生产项目 | 建设年产5000吨磷酸二酯、3000吨草甘膦颗粒剂、26000吨乳油水剂及2000吨2,3-二氯吡啶等农药中间体,占地约138亩,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10.2亿元,年纳税4280万。 | 
| 4 | 宁国市新美特种尼龙有限公司50000吨特种尼龙新材料 | 建设年产50000吨特种尼龙新材料,占地约50亩预计产值5.2亿元,纳税8000万。 | 
| 5 | 安徽瑞然生物药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00吨农药制剂及40000吨除草剂建设项目 | 建设年产12000吨农药制剂及40000吨除草剂,占地约45亩,总投资3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3亿元。预期年销售收入10亿元,年纳税2500万元。 | 
| 6 | 安徽正天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电子化学品 | 建设年产3万吨电子化学品,占地约20亩,总投资1.2亿元,预计年产值3.5亿元,年纳税2000万元。 | 
(二)产业发展方向
1.产业发展思路
(1)着力打造特色优质化工龙头项目,发挥细分行业引领作用
积极探寻拉动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围绕磷氟化工产业链条中后端,依托锦洋、久天等一批弹性专精的专业化企业,重点打造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高端阻燃剂等具备产业特色亮点的优质化工龙头,真正与沿海大型炼化产业和西部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打造皖南特色、宣城名片。
(2)积极引导石化原料下游精深价格,培育专业领域标杆示范
重点推动产业链承接耦合方式创新,依托宣城与华东地区物流通达的优势,积极探索中层级石化原料尾链增值的产业新模式,重点打通向下游新材料与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延伸发展的需求对接缺口。同时,重点针对碳四深加工、丙烯下游精细化产业以及功能材料深加工等专业领域,积极培育标杆示范。
(3)深度挖掘高端材料产业发展潜力,稳步对接定制市场需求
深度挖掘宁国化工园区化工产业发展脉络在承接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内生动力。深度挖掘区域高端功能材料产业发展潜力,稳步对接定制化高端需求市场。围绕需求导向,积极探索以聚碳酸酯为代表的功能混炼材料为汽车轻量化带来的机遇;重视功能引领,深度拓展和挖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吸水性树脂、特种聚醚等高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3D打印以及5G、新能源等方面结合的可能性。
(4)重点推进科技技术创新高地建设,夯实高端技术驱动路径
着力培育拉动宁国化工园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新的产业高地。充分借助中层级链条建设工程对整个产业集群形成的支撑作用,积极向终端延伸布局发展高端芯片产业、专业聚氨酯材料、特种共聚聚酯、定制混炼材料等一批特色化、高端化产业集群。引进培育高精尖领域的领军团队实现原有产业驱动体系的重构,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高端化、精细化与功能化水平。
(5)全面协调区域高质量高端化发展,助力全市化工转型升级
依托技术驱动效应与产业协同互补,全面推动区域化工产业高质量高端化发展。积极发挥产业虹吸效应,着力吸引中西部传统企业与产业园实现耦合迁移,推动产业链末端价值提升,培育内生发展动力;积极提高产业引领效应,着力引导东部中高端企业与产业园实现技术嵌入,提升高端需求市场的相适性,提升综合竞争力水平。
(6)重点优化区域产业共生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维度综合韧性
着力化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创新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共生模式。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推进特色磷氟化工-特种功能材料-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产业联动新模式,从而实现示范项目的优化发展与创新驱动龙头布局的有机融合;积极推进产业链协同模式的创新发展,打破传统一体化设计带来的锁链效应。“闭链设计、开链发展”。借助G60走廊区位优势以及交通物流条件,盘活园区产业链中游产业的发展脉络。通过外购关键石化原料,自下而上构建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培育产业链集聚能力与协同效应。积极打造龙头驱动与弹性专精结合的产业驱动模式,打造区域化工产业龙头,构建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以集团为核心的区域推动型力场效应。在不同产业链之间挖掘和探寻产业合作的机会,以参股或联合开发等形式,吸引在特定产业领域具备专业技术优势的中小型企业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再分工和再协作。从而形成集团航母与弹性专精双轮推进式的区域产业协同网络。
2.重点发展产业类别
(1)绿色化工产业
1)可降解塑料制品
借助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广州化学所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撑,重点布局发展PLA材料下游制品、CO2共聚物及多元醇下游制品以及PHA材料下游制品。
2)生物基尼龙
外购长链烷烃和葡萄糖原料,布局建设0.3万吨/年生物法戊二胺项目,同时配套建设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项目、进一步做优做强特种生物尼龙产业。
3)生物基高端化学品
通过定制化水解发酵,布局发展生物法酚醛树脂、麦芽酚、BDO、丁二酸、戊二胺等,积极承接下游PBS、PBAT、生物尼龙的延伸发展。重点布局氨基丁酸、肌醇以及5-氨基乙酰丙酸生产线等一批生物基高端化学品项目。
(2)高端氟化工产业
依托外购原料二氟一氯甲烷,向下游延伸生产3万吨四氟乙烯单体,其中部分四氟乙烯单体,通过与少量八氟环丁烷进一步裂解反应生产六氟丙烯产品。以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原料单体为支撑,全面构建下游精细氟化学品板块。产业板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六氟丙烯下游全氟醚单体产品系列以及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齐聚、调聚精细化学品集群。
(3)特种功能化学品产业
1)特种功能电解质
紧抓未来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市场潜力,错位发展,积极布局动力锂电池配套高端电解质、电解液添加剂材料。重点推进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1,3-丙烷磺内酯、全氟氢醚等优化电化学性能的电解液添加剂系列产品,打造高附加值锂电配套产业集群。
2)特种功能催化剂
围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方向,布局发展特种功能催化剂产业,重点解决PVC无汞化发展路径、二氧化碳制碳酸二甲酯绿色发展路径以及高效率脱硫脱硝等一系列发展问题。重点布局发展MTO催化剂材料、绿色工艺碳酸二甲酯催化剂材料、无汞化铜基催化材料、SCR脱硝催化剂材料。
3)特种异氰酸酯
深挖高端产业链承接发展潜力,外购异氰酸酯原料,向下游积极布局发展特种异氰酸酯下游产业。重点布局特种多面弹性PU材料、特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氨酯泡沫塑料(包括软泡和硬泡)、聚氨酯涂料、鞋底原液、热塑性弹性体、氨纶和密封剂/胶黏剂等聚氨酯制品。积极对接区域高档车用材料、特种高校建筑材料以及运动户外等高端消费领域产品需求,着力拓展环保跑道材料、车内静音材料、高效环保建筑成型材料等一批紧密对接助力社会生活需求品质提升的精细化特种产品。
4)特种橡胶助剂
全面建设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用橡胶助剂及配套二硫化碳生产线。同时,积极向上游需求产业补链与协同发展,布局苯胺项目,全面提升促进剂M上游苯胺原料的需求保障,降低综合运用成本。借助苯胺原料本地化供给优势,进一步扩大橡胶助剂的产业内涵与外延,谋划发展苯胺下游防老剂4020、防老剂7PPD、防老剂OPPD、防老剂8PPD、防老剂3100、防老剂4030、防老剂4720等系列特种橡胶防老剂系列产品,打造促进剂和防老剂双轮驱动的区域特种橡胶助剂产业集群。
(4)化工新材料产业
1)功能薄膜
重点布局发展聚酰亚胺(PI)、硅橡胶(PDMS)、聚砜(PS)、PVDF中空纤维膜,全氟磺酸离子膜。高功能聚烯烃农膜,PVDC阻隔膜,CPP薄膜,水氧阻隔薄膜等产业。
2)塑料合金
重点布局发展PBT/ABS合金、PBT/PET合金、PBT/PB合金、PBT/SMA合金、PBT/PPO弹性体、PBT/EPDM合金等产业。
(5)石化原料深加工产业
1)碳四及下游深加工
重点围绕正丁烷-顺酐-不饱和树脂/PBS,丁烯-1-聚丁烯-1,异丁烯-MMA-PMMA三条主线进行延伸拓展。
2)丙烯及下游深加工
重点布局发展丙烯酸、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聚丙烯、丙烯腈,重点打造一批可支撑聚碳酸酯、尼龙66、聚醚多元醇、高端醇醚溶剂、高吸水性树脂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产业布局发展的中层级产业项目。
(6)磷氟专用化学品产业
1)三氟化磷及下游中间体
重点布局发展高端磷系阻燃剂与水处理剂中间体产品。借助本地及周边区域丰富的石化化工原料资源,外购三氯化磷、液氯、环氧丙烷、双酚A等产品,布局发展磷酸三乙酯(T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2-磷酸基-1,2,4-三羧酸丁烷(PBTCA)等高端磷系水处理剂以及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等系列产品。
2)间苯二酚及下游中间体
依托苯磺化碱解工艺布局生产间苯二酚产品,进一步向橡胶粘合剂、合成树脂、医药和分析化学试剂和感光材料等产业领域拓展。间苯二酚与甲醛延伸布局轮胎帘子线粘合剂与粘结剂RS、RL、RE、RH系列产品;间苯二酚通过氨解工艺,延伸布局染料中间体间氨基酚产品;外购苯甲酰氯与间苯二酚结合,延伸生产还用于生产二苯甲酮类紫外光吸收剂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产品。
3)高端芯片化学品
积极构建基于芯片生产加工制造微观环节的高端化学品生态圈产业。重点布局高端硅基材料、高纯含氟特气、光刻胶、芯片湿电子化学品、芯片抛光材料等系列项目。
4)含氟专用化学品
针对单体及下游产品,依托R22和R124的一步裂解技术,生产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和单体。四氟乙烯向下游进一步发展与PSVE结合,布局全氟磺酸离子膜。六氟丙烯下游布局六氟丙酮、双酚AF、六氟异丙醇全氟聚醚K型氟醚油、新型灭火剂Novec1230、吸入式麻醉剂四氟乙基二氟甲基醚六氟环氧丙烷、HFO-1234yf以及溴化七氟丙烷等。
针对表面活性剂,依托天津理化在电氟化学以及无机氟化工的技术优势与研发实力,重点布局发展氟气下游无机氟化物产品系列以及含氟表面活性剂产品集群,主要包括单氟磷酸钠、五氟化碘、碳酰氟、五氟化锑以及四氟化碳等产品;含氟表面活性剂产品集群主要包括全氟酰化物、全氟卤化物以及全氟胺系列产品。
针对液晶化学品,依托本地区以及周边氯气、纯苯以及无机酸等原料,积极发展以三氟硝基苯为依托的下游液晶化学品集群。通过下游发展三氟苯丁醚、氟溴苯等产品,生产侧向二氟烷氧基类、双环己基类以及环己基联苯类液晶产品。积极对接区内增速迅猛的液晶显示模组、影像投影仪、集成电路、液晶电视等电子产品。此外,三氟硝基苯还可作为生产氟嗪酸等关键中间体,布局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产业,提升本地区化工产业发展层级。
(7)新型化肥产业
依托司尔特肥业氯基复合肥、硫铁矿制酸、硫磺制酸、粉状磷酸一铵、硫基氮磷钾复合肥、副产盐酸、磷酸及硫酸钾产能基础,大力规划布局硝基复合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化肥产品项目。
(一)重点发展产业目录
园区重点推荐发展的产业项目目录如下表所示:
重点发展产业项目目录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生产规模(万吨/年) | 
| 1 | PLA吹膜 | 5 | 
| 2 | PLA流延膜 | 5 | 
| 3 | PLA双向拉伸膜 | 3 | 
| 4 | PLA熔体直纺纤维、纱线 | 10 | 
| 5 | PLA包装材料 | 4 | 
| 6 | PLA3D打印线材 | 5 | 
| 7 | PLA皮芯纤维 | 2 | 
| 8 | PLA纺黏非织造布 | 0.5 | 
| 9 | PLA热风复合无纺布 | 0.5 | 
| 10 | PLA纸杯淋膜 | 0.6 | 
| 11 | PLA吸塑、发泡餐饮具 | 2 | 
| 12 | 二氧化碳生物降解地膜 | 2 | 
| 13 | PPC多元醇 | 2 | 
| 14 | CO2基高阻燃外墙保温材料 | 3 | 
| 15 | CO2基高阻隔材料 | 4 | 
| 16 | CO2基环保涂料 | 2 | 
| 17 | PHA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植医学入材料 | 2 | 
| 18 | P4HB手术缝合线材料 | 1 | 
| 19 | PHA可控药物缓释载体 | 0.5 | 
| 20 | PHA热敏胶 | 2 | 
| 21 | PHA水溶胶 | 1 | 
| 22 | PHA高强纤维 | 4 | 
| 23 | PHA寡聚体 | 0.03 | 
| 24 | PBS汽车零部件 | 1 | 
| 25 | PBS汽车内饰件 | 2 | 
| 26 | PBS药物缓释载体材料 | 0.3 | 
| 27 | PBS一次性医疗器械 | 0.5 | 
| 28 | PBS农用地膜 | 0.2 | 
| 29 | 生物法戊二胺 | 4 | 
| 30 | 生物法丁二酸 | 12 | 
| 31 | 生物法BDO | 5 | 
| 32 | 5-羟甲基糠醛(5-HMF) | 3 | 
| 33 | 2,5-呋喃二甲酸FDCA | 5 | 
| 34 | 生物法PDO | 4 | 
| 35 | 5-氨基乙酰丙酸 | 0.5 | 
| 36 | L-氨基丁酸 | 1 | 
| 37 | 肌醇 | 1 | 
| 38 | 羟脯氨酸 | 0.1 | 
| 39 | 盐酸盐葡萄糖胺 | 1 | 
| 40 | 硫酸盐葡萄糖胺 | 1 | 
| 41 | 四氟乙烯 | 3 | 
| 42 | 碳酸亚乙烯酯(VC) | 0.1 | 
| 43 | 氟代碳酸乙烯酯(FEC) | 0.05 | 
| 44 | 硫酸乙烯酯(DTD) | 0.03 | 
| 45 | 亚硫酸乙烯酯(ES) | 0.05 | 
| 46 | 二氟磷酸锂(LiPO2F2) | 0.03 | 
| 47 | 三甲基硅基硼(磷)(亚磷)酸酯 | 0.05 | 
| 48 | 1,3-丙烷磺酸内酯(PS) | 0.2 | 
| 49 | 1-丁烯-3,4-二醇(BDE-134) | 0.04 | 
| 50 | 五氟乙氧基磷腈(EPFPZ) | 0.04 | 
| 51 | HFE系列产品 | 1 | 
| 52 | MTO催化剂材料 | 0.2 | 
| 53 | PVC无汞化铜基催化材料 | 0.3 | 
| 54 | SCR烟气脱硝催化剂材料 | 0.5 | 
| 55 | 特种聚氨酯弹性材料 | 2 | 
| 56 | 特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 | 2 | 
| 57 | 汽车风挡玻璃用聚氨酯密封胶 | 1 | 
| 58 | 浇筑型特种聚氨酯材料 | 0.5 | 
| 59 | 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用橡胶助剂 | 13 | 
| 60 | 二硫化碳 | 6 | 
| 61 | 苯胺 | 20 | 
| 62 | 聚酰亚胺薄膜 | 2 | 
| 63 | 硅橡胶薄膜 | 3 | 
| 64 | 聚砜薄膜 | 1 | 
| 65 | PVDF中空纤维膜 | 5 | 
| 66 | 全氟磺酸离子膜 | 1 | 
| 67 | 高功能聚烯烃农膜 | 4 | 
| 68 | PVDC阻隔膜 | 2 | 
| 69 | CPP薄膜 | 2 | 
| 70 | 水氧阻隔膜 | 2 | 
| 71 | PBT/ABS合金 | 5 | 
| 72 | PBT/PET合金 | 3 | 
| 73 | PBT/PB合金 | 3 | 
| 74 | PBT/SMA合金 | 2 | 
| 75 | PBT/PPO弹性体 | 2 | 
| 76 | PBT/EPDM合金 | 1 | 
| 77 | 丙烯酸 | 16 | 
| 78 | 苯酚/丙酮 | 25/15 | 
| 79 | 双酚A | 25 | 
| 80 | 环氧丙烷 | 40 | 
| 81 | 聚醚多元醇 | 25 | 
| 82 | 聚丙烯 | 35 | 
| 83 | 聚丙烯(熔喷料) | 5 | 
| 84 | 丙烯腈 | 13 | 
| 85 | 电子级正硅酸乙酯 | 0.05 | 
| 86 | VAD级高纯四氯化硅 | 0.6 | 
| 87 | PCVD级高纯四氯化硅 | 0.012 | 
| 88 | 电子级四氯化硅 | 0.008 | 
| 89 | 三氟化氮 | 0.3 | 
| 90 | 四氟化碳 | 0.1 | 
| 91 | 六氟化钨 | 0.06 | 
| 92 | 六氟化硫 | 0.05 | 
| 93 | 甲基正戊基酮 | 0.2 | 
| 94 | 甲基异戊基酮 | 0.2 | 
| 95 | 甲基异丙基酮 | 0.2 | 
| 96 | 二乙基酮 | 0.05 | 
| 97 | CMP芯片抛光垫项目 | 0.25 | 
| 98 | 超净高纯湿电子化学品 | 4 | 
| 99 | CMP芯片抛光液项目 | 0.5 | 
| 100 | 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 | 2 | 
| 101 | 缓释肥 | 40 | 
| 102 | 复合肥 | 60 | 
| 103 | 水溶肥 | 15 | 
| 104 | 生物肥 | 15 |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经济效益突出、节能环保的中高端产业转移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关注行业协会等组织召开的有影响力的年度会议、发展论坛,借助此类平台,举办产业投资环境说明会等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积极与参会企业代表接触和洽谈,将当地重点产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机会及各产业板块对接的信息输送出去,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二)提档基础设施配套
积极推进园区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消防等公用工程建设进程。基于产业发展空间和能源环境承载力,重点推进相关新建及改造项目,加快提升园区各基础设施配套供应能力,确保满足安徽省对园区相关认定要求,为后续宁国市建成生态、智慧、集约、高效、安全为一体的高质量化工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进重大项目落地
要注重对重大项目的谋划,加快实施进度。一方面要立足安徽省及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以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市场缺口大的高端产业项目;另一方面,要抓住当前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争取吸引一批优势企业入驻,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四)寻求多方国际合作
应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紧抓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战略窗口期,促进宁国市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配套产业项目与发达地区资源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低点的对接;突出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在对外开放中的核心承载作用,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主要目标,着力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100强企业投资。
(五)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实施产业和人才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重视高端产业创新技术的跟踪、培育和储备。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着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成长,提升核心竞争力。
(六)贯彻低碳循环理念
在推动产业规模提升的同时,支持和鼓励投资生态、环保、资源集约型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发展。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形成资源和能源梯级利用、废物和副产物交换的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和切实可行的环保治理方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园区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节水技术,通过利用节能节水材料降低资源能源的利用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将园区建设成为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的示范园区。
(七)挖掘带路战略潜值
应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契机,全面推进化工及其他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依托公、铁、水、空等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积极挖掘安徽省内及周边地区潜在的资源市场和消费市场。打通不同区域间产业发展壁垒,实现园区各产业的协调、优化与互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