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金融监管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宁国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金融监管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003255900R/202203-00054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金融监管局)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名称: 市财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3-10 发布日期: 2022-03-10
市财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3-10 09:14 来源:宁国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金融监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坚持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收支管理,确保平稳运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做好收入预期管理,加强各类收支管理,全年财政收支平衡。一是组织财政收入。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19亿元,总量继续在宣城七县(市、区)中居第一位,较上年增加4.21亿元,增幅13.6%。二是积极争取资金。全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76亿元,免抵调增值税2.28亿元,一般债券资金3720万元,专项债资金9.46亿元。三是严格支出管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重点支出。2021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45.23亿元,较2020年减少1.31亿元,下降2.81个百分点。修订差旅费等经费开支标准,“三公”经费从严控制,监管达到预期目标,连续多年实现只减不增。

(二)坚持稳中求进,助推经济发展。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监测和分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落实减负惠企政策。严格执行制度性减税降费及阶段性税费缓交政策,全年实现减税降费3.6亿元,实现中小微制造业税费延缓缴纳1.1亿元,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优化服务、精准扶持。用活用准财政扶持资金,全年市本级财政兑现企业扶持发展资金1.26亿元。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全市实现人民币贷款新增额28.81亿元,新型政银担新增额11.66亿元,税融通累放额9.64亿元。打造“宁国市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线上银企互动,已促成3笔计1100万元贷款投放。引导各金融机构围绕企业需求、切实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如:建行推出“专精特新贷”,2021年共计投放1.14亿元;市农商行陆续推出“绿色工厂贷”、“金农商e贷”、“金农企e贷”和“政采贷”。围绕“上市培育倍增行动计划”,修订完善并出台《宁国市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工作办法》、拟定并出台《宁国市支持投资(基金)类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搭建券企、基企精准对接平台。全年累计走访企业150余户300余次。拟定《宁国市“凤凰展翅”培训专项行动方案》,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培训12次,覆盖200余户企业。2021年,我市累计新增17家企业在安徽省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挂牌;推动2家企业完成股改,桑尼泰克晋升新三板创新层;累计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72.23亿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与市人行共同开发上线宁国市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平台,顺利促成安徽省县域首笔“政采贷”业务落户。三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948万元,受益人数230人,拨付财政贴息资金416.83万元;兑现6家企业2020年申报的科创板挂牌省级奖励资金60万元;为3家企业申请2021年度挂牌、股改省级奖励35万元。四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发行专项债券,成功申报入库“数字宁国”智慧城市能力提升项目,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优化数字政府建设。发行非标专项债9.46亿元,用于新建宣城至绩溪高速铁路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9个PPP项目建设运营,通过联合再谈判方式,进一步完善合同体系,促进项目运行依法合规;全年参与6个PPP项目绩效考评10次,按效付费2.40亿元,有效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社会事业、公共配套功能。

(三)加强财政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持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2021年投入5.68亿元,全面推进实施33项民生工程。制定实施方案、资金筹措办法等制度文件,民生工程资金实行“优先配套、优先安排、优先拨付”绿色通道;民生工程项目招标采购实行“四优先”服务,保障民生工程项目早开工、早建成,群众早受益。统筹安排各类建后管养资金3000余万元。全面推行民生工程信息网上全程公示制度,不断提高民生工程政策透明度,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民生工程督查,及时传递基层和群众的需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近2年我市民生工程群众知晓度、满意度均位列宣城市各县市区首位。二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市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917万元,用于标准核酸实验室建设、全员核酸检测设备购置、隔离点费用、疫苗及接种费用补助等。从医保基金拨付4823万元用于保障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

(四)聚焦三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紧密围绕“三农”问题,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和财政资金引导力度。投入奖补资金1085万元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1787万元建成13000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安排资金1587万元实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74个;重点保障部分乡镇灾后重建项目41个,奖补资金748.8万元。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二是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增加集体收入。全年投入860万元扶持22个村级集体,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1.92亿元,惠及全市82936户家庭。进一步落实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积极推进应用社保卡发放财政惠农补贴资金。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坚持日常管理、季度检查、年终绩效评价相结合,全年累计投保1311.52万元,理赔资金480.77万元,切实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五)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监管效能。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2020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位列全国前200名)获财政部通报表扬。一是调整完善财政体制。结合“十三五”时期经开区、乡镇(街道)财政运行情况,本着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以及“保运转、促发展”的原则,对经开区及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新一轮调整,进一步理顺上下级财政之间的关系,保持园区乡镇(街道)体制完整性,充分调动经济发展载体发展的积极性。二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扎实做好基础数据采集、系统配置与联调测试等工作,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预算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推动绩效管理全面实施,2021年对全市621个项目开展了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资金达28.53亿元。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三是全面加强财政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履行财政监督主体责任,推进财政事业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2021年完成对本级各类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共21户。完成粮食领域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等3个专项检查。印发了乡财市管改革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强化政府采购管理,明确采购管理职责,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开展了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对2起政府采购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受理了6起政府采购投诉并按时作出答复。探索创新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牵头搭建财政惠民资金信息比对平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平台运行规范化、常态化,避免多头重复享受、侵占套取财政资金等现象发生。

(六)防范化解风险,提高防控能力。一是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规范政府举债行为,确保债务发行与综合财力增长相匹配。截止2021年末,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低于政府债务限额,法定债务率等级为绿色,处于合理区间,风险可控。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存量,全年未新增一笔隐性债务,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二是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监管力度,落实监管职责。对7类地方金融企业全覆盖开展专业化检查,开展9次行政审批,强化对4类地方金融企业的指导监管,对辖内投资公司进行月度巡查。夯实防范非法集资风险底线,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注重非法集资风险常态化排查并持续深入推进金融放贷领域整治工作。2021年,共收到涉嫌非法集资线索3条,完成非法集资陈案化解2起,未新发非法集资案件。三是着力防范国企债务风险。强化国企债务风险管控,加大资产注入力度,努力降低国企资产负债率;督促国企压缩非标融资占比,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截止2021年底,市属国企平均资产负债率均控制在风险控制线和行业警戒线以下,并实现逐年降低的总体目标,平均融资成本实现两连降。

(七)强化国资监管,推进提质增效。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国企监管。牵头拟定《宁国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宁国市市属国有企业员工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国企人员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完善考核检查,组织实施2020年度市属国企业绩考核、市属国企董、监事人员履职情况专项检查及港投公司2018-2020年经营情况专项审计;开展市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二是全面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将宁国市省级粮食储备库无偿划转至市国投公司,完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应划尽划,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深入推进公司法人治理,健全“三会一层”体系,初步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建齐配强”的改革目标,并逐步引入外部董事制度;推进国企经理层契约化和任期制改革,并试行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全面建立监事会,推动监事实际履职;全面完成国投公司、建投公司集团化改建。三是全面强化资产监管。全面实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督管理;全面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督促国企完善国企产权信息;及时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全年共批复处置资产63批次,集中处置公务用车45辆,两轮摩托车(含电瓶车)16辆;全面清查乡镇闲置国有资产,累计盘活低效资产30余处,取得处置收入8300余万元;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配合市人大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及自然资源管理情况调研,开展公路水路资产清查评估入账工作,有效防止国有资产资源流失。

二、坚持党建引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坚持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全年召开党委会23次,15次对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面压实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及时调整党委班子成员支部工作联系点,坚持每季度到联系支部开展1次工作指导,列席支部组织生活会并开展点评。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制定局党委议事规则,切实提升班子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完成市委第三巡察组反馈的三个方面35个具体问题的整改工作。

(二)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年召开2次专题会议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专题研讨7次。对局机关网络工作群组进行了摸排清理,单位工作群组压减50%以上,切实加强对QQ、微信等工作群组和微信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的日常监管。参加全市“学党史 守初心 促三争”理论微宣讲比赛获二等奖,小品《郝仁好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化宣讲比赛中获三等奖,并开展基层巡演5场次。扎实开展各类主题宣传,2021年在宣城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30篇,财政部网站采用信息28条,人民网、新华网采用3篇,局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信息229条。

(三)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夯实理想信念之基。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组织党员干部全面通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指定学习书目,11个基层党组织上专题党课44次、开展现场教育2次,举办专题讲座2次,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题宣讲1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名,为4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国投党总支被评为宣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第二党支部、新南方党支部被评为宁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持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营造奋勇争先氛围。

(四)夯实基层组织之基,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完成新南方党支部和老干支部的换届选举,新吸收党员3名。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1期。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完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全面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全面深刻检视问题,形成整改“四清单”,抓好整改任务落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财政青年汇”和“理论大学习、业务大比拼、能力大提升”活动,开展集中学习10场次,举办比赛3场次,全面推动财政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加强干部交流轮岗,2021年交流轮岗15人,注重梯队培养,提拔中层副职以上9人。重视人才工作,机关引进高层次人才1名,聚焦“双招双引”对接科研团队1个。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民主党派的支持力度,开展民族团结和宗教政策宣传。统筹推进群团工作,完成团支部换届,开展工会活动5次,丰富职工生活,增强机关凝聚力。

(五)注重担当作为,推动为民办事见实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化机关“三联三传”党建品牌,聚焦“惠民利企、乡村振兴、风险防范、深化改革”四个方面,以群众提、支部领、党员办的方式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42个,实施部门项目1个,真正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加强国有企业党建,谋划成立国控集团党委,积极打造担保“连心桥”党建品牌,培育“双百领航”计划,为国有企业强“根”铸“魂”。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带头下访接访,完成信访件3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防范重大金融风险、防非处非等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回应群众诉求,化解非法集资陈案2起,消除风险隐患。

(六)严明纪律规矩,打造清正廉洁机关。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宣城市和市委部署要求,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2021年党委会共专题研究党风廉政相关工作13次。召开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党内监督工作专题会议,对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强调和部署,细化分解工作责任,分析党风廉政工作形势任务、查找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措施。修订完善机关财务制度、采购制度、公务接待等内控制度,规范机关内部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开展集体廉政谈话2次,对4人开展批评教育,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认真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组织学习典型案例汇编,观看廉政视频,举办“知敬畏、守底线、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主题讲座,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Baidu
map